三商巧福、拿坡里披薩、福勝亭…這些餐飲品牌都出自1996年從三商集團獨立出來的拿帕里股份有限公司(現為三商餐飲)。原是三商行旗下的事業部,因創辦人本身對餐飲業的興趣而逐漸壯大,如今依舊是許多台灣人經常光顧的餐飲集團。
三商行的起源
1964年,當時三位台大商學系的學長學弟——陳河東、翁肇喜、郭仲熙,三人共同成立公司,由於彼此都來自商學系,因此以「三商」這個名字起頭,開始在商場上拚事業。
創業初期,三商行以外銷台灣手工藝品為主,1970年代公司轉向郵購業務,透過寄送商品目錄供消費者選購,藉此打開品牌知名度。在郵購業務的基礎下,三商行一口氣在北中南成立了百貨,由於過往郵購業務建立起的品牌印象,使得早期三商的百貨事業拓展的很快,全盛時期多達80幾個據點。80年代成為台灣重要的零售貿易公司。

80年代後,三商行成為台灣重要的零售貿易公司,隨後公司開始拓展新事業,如保險、電腦、鞋類零售、製藥等,其中也包含了餐飲的領域。
三商行進軍餐飲業
1982年,三商行成立外食事業部,正式進軍餐飲市場。這一舉動並非偶然,董事長翁肇喜對於飲食文化深感興趣,家裡也曾經營過南北貨生意,因此對食材與食品安全有基礎認識。
1983年,三商行推出「三商速簡餐廳」,主打快速、簡單的餐飲服務,鎖定的是忙碌的上班族與外食族。然而,起初品項過多且標準化流程尚未完善,導致出餐速度與品管出現問題,三商行決定重新調整策略,將重心放在牛肉麵上,經過多次試吃調整,終於在1984年以七七巧福重新出發,生意逐漸好轉。有關七七巧福的名稱由來,據說是依照當時牛肉麵的價格49元而定。1986年「七七巧福」更名為「三商巧福」,至今仍是台灣最大的連鎖牛肉麵品牌。

外食事業部獨立,接手比大營披薩打造拿坡里披薩炸雞
1996年,三商行將外食事業部獨立,成立了「拿帕里股份有限公司」,看到這個名字,想必大家都會立馬聯想到拿坡里披薩。這個品牌的前身,其實是來自美國的比大營披薩,當年由另一家台灣企業佳格食品引進,後來比大營披薩退出台灣後,據點全數轉賣給了三商行,最終更名為「拿坡里披薩」。
拿坡里、達美樂與必勝客,是台灣三大披薩連鎖品牌,然而拿坡里真正有名的,卻是他那金黃酥脆的義式炸雞,隨著義式炸雞的出現,拿坡里披薩又於1999年改名為拿坡里披薩/炸雞。母公司見炸雞商機龐大,於是在2018年又推出了專賣炸雞的「拿坡里炸雞」此時就有了「拿坡里披薩/炸雞」以及「拿坡里炸雞」兩種店。
拿坡里炸雞更名為三商炸雞
2024年11月起,也許是出自區分之便,拿坡里炸雞換了名字與LOGO,正式變成三商炸雞。事實上,三商餐飲已經不是第一次在自家品牌上冠名了,攤開公司財報會發現,發展至今,早就有不少子品牌多了「三商」兩個字,從最一開始的七七巧福改名三商巧福,再到2019年拿帕里股份有限公司改成三商餐飲,2020年鮮五丼改名三商鮮五丼。
開枝散葉,三商餐飲旗下10大美食品牌

1.三商巧福
為三商集團最早的餐飲品牌,主打牛肉麵、排骨飯等簡餐,為台灣最大的牛肉麵連鎖餐廳。
2.拿坡里披薩炸雞
1997年成立,接手了比大營披薩的據點後,以義大利城市拿坡里為名,提供消費者披薩與炸雞的平價選擇。
3.福勝亭
以日式豬排為主軸,於2006年成立,以堅持做出好吃豬排為理念,同時結合吃到豬排會幸福與幸運的理念,將名稱定為「福勝亭」。
4.三商鮮五丼
將日式丼飯重新詮釋,推出符合台灣人口味的台式丼飯。2011年成立時名字為鮮五丼,以「嫩、滑、鮮、酥、脆」的五感體驗為主軸。2020年鮮五丼改名為「三商鮮五丼」。
5.品川蘭
品牌成立於2014年,並在2015年被CNN票選為八大必吃牛肉麵店之一。店內提供了川味牛肉麵與蘭州牛肉麵兩種口味,更提供斤餅、家常小菜等小吃予以搭配。
6.Banco棒可
以窯烤Pizza為主打,成立於2017年,品牌使命是提供歡樂用餐氛圍、遵循正統拿坡里披薩製程,藉此傳遞義大利美食文化。
7.拿坡里炸雞(現為三商炸雞)
因炸雞坐擁高人氣,由拿坡里披薩炸雞獨立而來,2024年正式改名為三商炸雞,憑藉20多年的製作經驗,提供消費者最多汁鮮嫩的炸雞。
8.巧福Plus
2018年從三商巧福延伸而來,除了導入快速自助點餐外,餐點本身也提供更多元的選項,包含珍珠奶茶、燃麵等。
9.虎記餃子
2020年推出,主打鍋貼、煎餃與日式拉麵,強調以平易近人的價格,提供消費者體驗日式餐飲文化的管道。
10.咖意哩
2022年推出的台式咖哩品牌,於2024年設立第一家線下實體門市,除咖哩醬外,也提供奶油白醬進行混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