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家Familymart品牌故事|日本發跡的商店,如何成為台灣第二大超商?

by 派翠克
0 comments

全家便利商店,作為台灣第二大連鎖超商,經典的藍綠白LOGO是許多人再熟悉不過的標誌。全家Familymart自1988年進軍台灣以來,已走過37個年頭,不僅首創代收服務,更在2013年建立起霜淇淋帝國,這間日本品牌,如同他們的Slogan「全家就是你家」,成為無數台灣人日常的依靠。

全家Familymart,原來跟無印良品是同一個集團的?

全家(ファミリーマート的前身是1973年日本埼玉縣狹山市的一間實驗性便利商店,當時隸屬於季節集團的西友超市底下。1976年,超商業務被獨立出來,並且將品牌正式命名為FamilyMart。

全家的前身

1981年,隨著Familymart的事業逐漸擴大,西友株式會社將其獨立成為新公司,成立 FamilyMart株式會社。80年代開始,全家優化自家物流系統,提升商品訂購與配送效率,奠定了快速擴張的基礎,短短幾年,員工人數就已突破百人。

1988年Familymart以全家為名,進軍台灣

1980年代,台灣錢淹腳目,加上政府放寬外資投資限制,吸引了許多國際品牌進駐。時任Familymart社長沖正一郎看準了台灣的經濟成長以及與日本相似的消費文化,加上距離日本不遠的地理優勢,於是鎖定台灣作為Familymart海外擴張的首個據點。

時任Familymart社長沖正一郎

1988年,Familymart找上了台灣國產汽車的禾豐集團與日本五大商社之一的伊藤忠商事,在同年8月於台北車站附近開設首間全家便利商店,正式踏入台灣市場。

事實上,全家進駐台灣的時間偏晚,此時統一超商已在台發展八年,在零售通路上搶占先機,加上其他超商業者也都領先全家至少兩三年的時間,全家並無優勢,然而憑藉日本多年的經營心得,全家便利商店在不到10年的時間,全台門市便突破500家,逐步站穩腳跟。

全家便利商店2007年收購福客多,鞏固超商老二地位

2000年,全家便利商店的門市數突破1,000家,早期投資與虧損也逐漸轉虧為盈,2002年,全家更以每股25元的價格在台灣上市。為了站穩在台超商的領導地位,2007年,全家收購了泰山集團旗下,當時超商排行老五的福客多商店,這一舉動讓全家一口氣多了300多間門市,遠遠超越了超商老三的萊爾富。

福客多商店(圖片來源:Wikimedia Commons

全家便利商店首創的服務:代收停車費

現代人早已習慣到超商繳交停車費、水電帳單等項目,事實上業界首創代收業務的正式全家便利商店。1998年,全家與台北市政府正式簽約開啟代收停車費服務,讓便利商店的便利性更上一層樓,如今這項服務已成為四大超商標配。

全家霜淇淋帝國:三圈半的Fami!ce

2013年,全家便利商店的另一項首創服務,如今更成為全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。當年靠著和日本第一冰淇淋品牌NISSEI合作的噱頭,憑藉濃郁口感與高CP值得霜淇淋迅速擄獲消費者的味蕾。

當時正值社群媒體爆發的時代,網友們在社群上熱議日本第一霜淇淋進駐台灣,帶動了全家霜淇淋的排隊人潮。根據全家2023年的統計,Fami!ce一個月可以賣破300萬支,10年來創造了50億元的業績。

Fami!ce
Fami!ce(已偷吃一口)

據說全家Fami!ce有一個三圈半的擠冰標準,若未達標,消費者可向客服反應,並獲得免費霜淇淋的兌換券,如今無論春夏秋冬,在全家便利商店的門口或是用餐區,都有很大的機會,看見消費者正在品嘗全家霜淇淋。

近年來全家便利商店在食品開發上也不斷推出聯名系列,藉由各個領域的KOL、KOC來提升商品的能見度,除此之外,全家更提出DEI超商計畫,瞄準全台超過百萬人口的移工市場,推出友善服務,全家便利商店仍持續推陳出新,鞏固其在台灣超商的地位。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