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西打品牌故事|台灣經典汽水的歷史與回歸之路

在1960至1980年代,台灣有一款黃色包裝的汽水風靡全台,不僅是熱炒店必備飲品,更是家家戶戶年節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經典,它就是「蘋果西打」。這款陪伴台灣超過一甲子的經典汽水,從巔峰到淡出市場,近期再度回歸,本文將一起回顧蘋果西打母公司大西洋飲料的品牌故事。

蘋果西打的名稱由來?

「西打」其實源自英文「Cider」,在歐美地區泛指蘋果酒,英國更是全球最大的Cider消費國。雖然英文統稱Cider,但不同地區卻有區分成有酒精或無酒精的軟性飲料。其中無酒精的版本衍生為碳酸蘋果飲料,蘋果西打便是這樣一款經典的無酒精蘋果汽水。

大西洋飲料與蘋果西打的誕生

1965年,菲律賓裔華僑李鴻略回台設廠,並向美國公司取得蘋果西打商標、配方與原料,一手創立了「大西洋飲料公司」。在販賣碳酸飲料的同時,李鴻略更邀請香港屈臣氏集團入股,隔年京都念慈安創辦人謝兆邦也加入大西洋飲料,擔任公司新任董事長。

1970年代,隨著廠房擴建,蘋果西打漸漸在市場上打開知名度,根據維基百科所述,蘋果西打在1979年榮登台灣銷量最好的果汁汽水,儼然成為許多人童年記憶中的經典飲料。

1979年,大西洋飲料的股權出現大幅異動,股權分散給了國泰信託、國信食品、旭順食品公司,董事會經過改選後,新任董事長為霖園集團二代蔡辰男先生。

十信案、鴻源案…大飲經營權更迭

大西洋飲料於1981年4月正式掛牌上市,然而大西洋飲料卻接二連三捲入十信案、鴻源案等案件,導致經營權出現大幅改變。如今大西洋飲料的股權分散在陽翼有限公司、嘉隆國際實業與錫標有限公司等法人股東之中,若細看其代表人,其背景都與旭順食品和國信食品有所關聯。

汽水變質,差點下市…蘋果西打2024年底重返通路

2000 年後,大西洋飲料經營權漸漸穩定,但產品品質問題卻悄悄浮現。2018年,消費者投訴蘋果西打變質、出現漂浮物與臭酸味,客訴案件高達122起。經衛生局檢驗後發現,蘋果西打驗出了黴菌與酵母菌。

隨之食安問題爆發後,蘋果西打的產線陷入停擺,通路上漸漸看不見蘋果西打的身影,此外,總公司更多次被爆出嚴重虧損,不久後將下市的消息。各品牌也紛紛推出蘋果口味的碳酸飲料,似乎這款碳酸飲料即將走到盡頭。

直到2024年底,大西洋飲料在還清債務與更新生產設備後,宣布蘋果西打重返通路,如今便利商店、量販店等消費場所,漸漸都能再次看見這款記憶中的蘋果汽水了。

蘋果西打承載了許多人童年的美好記憶。過年時,家人團聚在餐桌旁,一公升的蘋果西打總是喝到見底。大西洋飲料的官網上,甚至推出以蘋果西打做為基底的調酒方式,成為許多人回味無窮的「神秘配方」。

再次回歸,你是否願意給蘋果西打一個機會呢?

蘋果西打,Cans of Apple Sidra on a store shelf, featuring a yellow background, red apple design, and text highlighting "WITHOUT CHEMICAL COLORS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