彈珠汽水的彈珠有何用處?這款軟性飲料,早期居然是抗病神器!

你小時候喝過彈珠汽水嗎?瓶中的彈珠可不是單純玩物,其實另有用途!彈珠汽水作為台灣古早味代表之一,起源可追溯至18世紀的英國,後來遠渡重洋在日本發揚光大,這項消暑聖品,當年居然是日本人眼中預防霍亂的健康飲品。

彈珠汽水

軟性飲料的發明,早期是為了要治療船員壞血病

早期歐洲人認為,天然泉水具有療效,因此將其拿來泡澡、淋浴甚至飲用,由於自帶氣泡感的特質,讓人堅信其中的好處,都藏在這些氣體當中。日後人們終於發現水中的氣泡就是二氧化碳,於是開始有人研究,如何將氣體灌入液體中,打造「人工氣泡飲」。

西元1772年,英國化學家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發表了自己製作軟性飲料的方法,並且誤以為該產品有助於治療船員壞血病。雖然最終是場烏龍,但約瑟夫仍因為軟性飲料的發明而獲頒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,後續更有人將軟性飲料商業化,從中獲得一筆財富。

18世紀末,軟性飲料在歐洲大受歡迎,19世紀更傳入美國,人們也開始從氣泡水,延伸出水果口味的軟性飲料,然而卻遇到無法長期保存瓶中二氧化碳的問題。

原來彈珠汽水的彈珠是為了阻止氣體外洩?

1872年,英國人海勒姆·科德運用了碳酸飲料本身的氣體壓力,透過用大理石、玻璃珠等物品頂住瓶口,搭配一個塑膠圓環,再將瓶身設計成玻璃珠沒辦法完全掉到瓶子底部,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容器-Codd Bottle誕生了,這也正是後來彈珠汽水的主要容器。

彈珠汽水歷史

有了容器之後,又是誰發明了汽水呢?其實彈珠汽水在日文稱為ラムネ(Ramune),乍聽下來類似於英文的Lemonade,據說是一位被派往日本長崎的英國藥劑師-亞歷山大·卡梅隆·西姆,將它帶進了日本。

霍亂肆虐,抗病神器居然是彈珠汽水!

彈珠汽水歷史

19世紀,全世界都受到霍亂波及,尤其在19世紀末,霍亂更是重創日本、中國以及台灣。在當時歐洲人普遍認為軟性飲料治百病的觀念下,亞歷山大於是在1884年,將檸檬水做成的軟性飲料帶到了日本,並且跟日本人灌輸了這款飲品可以預防罹患霍亂,後續加上日本報紙的報導,讓這款飲品成為了來自西方的「抗病神器」後續更引發搶購潮。

到了現代,彈珠汽水仍舊在日本盛行,口味也從檸檬,延伸出哈密瓜、橘子、草莓、香蕉、優格等等,如今這款飲料更成為日本夏季祭典的標配,甚至還衍伸出彈珠汽水口味的其他商品,例如:彈珠汽水口味的蕨餅、彈珠汽水糖果等。